近日,耳鸣间断10几年的汤阿婆,不仅听力下降,而且还出现顽固的头痛、进食后呕吐等现象,经诊断汤阿婆被确诊为患有听神经瘤,最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用创新术式为其成功摘瘤,完好保存面部神经。
50岁开始就听力下降 带瘤生活已经10年
今年63岁的汤阿婆从右侧耳朵听力下降已经有十年了,以前经常出现耳鸣,耳朵总是嗡嗡嗡的响。但她一直未在意,以为是老年人衰老的正常现象。
近几年右耳好像不再那么响了,结果几次试验后家人才发现原来汤阿婆的右耳已完全失聪。汤阿婆觉得不痛不痒,而且另一只耳朵的听力也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,就还是没把耳朵的事放在心上,“就当是老化了呗”,汤阿婆说。
最近2周,汤阿婆突然出现持续性的头痛,一吃就会呕吐,这才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医院就诊。医生在详细询问汤阿婆病史后为汤阿婆进行了核磁共振检查。最终,头部核磁共振发现汤阿婆的右侧听神经、脑干、小脑附近长了一个3cm大小的肿瘤,被诊断为听神经瘤。
汤阿婆家人才意识到汤阿婆失聪、头痛、呕吐的原因就是汤阿婆以为“不痛不痒”的这个听力下降。更让家人惊奇的是原来汤阿婆带着肿瘤已经生活了十多年。
创新手术方式 成功保住患者面部神经
因为汤阿婆患有的听神经瘤位于脑干周围,手术风险很大,术后面瘫的发生率较高,更严重的是汤阿婆还出现了脑积水。当地医院不敢施行,汤阿婆于是在家属的陪伴下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就诊。
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张勇主任接诊汤阿婆后,明确了汤阿婆患有听神经瘤的诊断。因为汤阿婆还出现了脑积水,张勇主任认为应该立即手术治疗。
据了解,听神经瘤的治疗都是以外科治疗为主,一般采用传统的乙状窦后入路手术。但手术风险极大,术中对小脑、脑干的牵拉严重,术后恢复慢,而且手术极有可能破坏面神经。术后可能会出现较严重的面瘫,导致术后患侧眼睛闭目不全,口角歪斜,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。此外,这种手术方式后颅内血肿、梗死发生率也相对较高。
为了避免汤阿婆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,经过术前的周密计划,最终张勇主任创新性地采用了国际上“非主流”的“迷路入路”为汤阿婆进行听神经瘤切除手术。
术后汤阿婆跟预想的一样,头痛、呕吐症状消失,面部神经得到了很好的保护,患侧面瘫非常轻微,术后反应很轻,两三天就下地,预计术后一周就可以出院了。而且,手术的切口只有5cm,位于耳后发际内,术前不需要剃光头,术后采用美容缝合,愈合后几乎看不见伤口。汤阿婆对手术疗效非常满意。
据张勇主任介绍,经迷路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具有切口小、微创、全切率高、术后反应轻、面神经保护率高等优点,可以为听神经瘤患者带来优越的疗效,今后应该大力倡导和推广,让它成为主流的听神经瘤手术方式。
健康提醒
看到术后恢复健康的汤阿婆,她的家人非常高兴。但让汤阿婆家人好奇的是,为啥汤阿婆可以带瘤生活十几年。
据了解,听神经瘤是位于颅内的良性肿瘤,发病率约占整个颅内肿瘤的8.43%,好发于30-50岁。“这个病最大的特点有一个就是进展非常缓慢,病程也非常长”,据张勇主任介绍,早期症状仅仅表现为一侧的听力下降,由于另一侧听力正常,所以往往被患者忽视。
张勇主任说,很多病人发病到住院病平均时间为3.5-5年,10-15%的病人回忆症状存在时间甚至可追溯到10年前。肿瘤的增长最直接的表现就是,病人一侧听力的下降,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就诊时患侧听力已经完全丧失。虽然听神经瘤是良性肿瘤,但肿瘤持续增长会压迫脑干、四脑室,会引起脑积水、颅内高压,甚至危及生命。
张勇主任介绍,过去因为检查手段的原因,很多听神经瘤的病人并没有早期得到确诊,随着CT、MRI在临床的应用及手术配套设备的更新,使听神经瘤的诊断及治疗都有了很大的提高。张勇主任特别提醒,早期发现,特别是肿瘤小于3cm的听神经瘤是完全有可能保住听力,“40-50岁之间,如果一侧听力发现降低,应及时就诊避免听力杀手听神经瘤”。(通讯员:高龙)
39健康网(www.39.net)专稿,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