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早期(卡他期):
鼓室黏膜充血水肿、血管扩张,腺体分泌增加,鼓室内有浆液性炎性渗出物。自觉有耳堵塞感、轻度听力减退和轻微耳痛,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,或有低热。此期时间不长,常被忽视,特别是小儿更不易觉察。
2.中期(化脓期):
炎症继续发展,鼓室黏膜充血肿胀加重,浆液性炎性渗出物转为脓性。症状随之加重,体温可高达40°C,耳痛剧烈,呈搏动性跳痛或刺痛,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。听力减退显著。全身症状亦明显,可有畏寒、发热、怠倦,食欲减退伴呕吐、腹泻等消化道症状。
3.晚期(穿孔期):
鼓室积脓增加,鼓膜毛细血管受压,局部坏死破溃甚至鼓膜穿孔,脓液由此外泄。由于脓液得以引流,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亦随之改善,耳痛减轻,体温下降。耳漏初为血水样,后为黏液脓性或脓性。
4.恢复期:
鼓膜穿孔引流通畅后,炎症逐渐消退,鼓室黏膜恢复正常,耳流脓逐渐消失,小的穿孔可自行修复。当然,不是每个患儿都会经历这四个期,只要早期防范和治疗,就可能将中耳炎控制在较轻的程度。
(责任编辑:单文贤 实习编辑:吕瑞琼)
39健康网(www.39.net)专稿,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。
春节过后的天气乍暖还寒,气温反复无常,保暖工作一旦做不到位,很容易就引发流行性感冒。而临床数据显示,八成以上的小儿中耳炎是由感冒引起的。预防中耳炎首先要预防感冒。